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> 咨询 > 行业资讯

【转发】媒体纵览 | 以实施重大工程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效

发布日期: 2025-07-29 15:42    来源:本站     浏览: 25 次 分享

未来五年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怎么干?《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方案(2025—2030年)》定下方向。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张玉军7月28日在发布会上答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时表示,生态环境部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存在的关键问题,正在制定重大工程的细化实施方案,谋划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与预警、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工程等项目。


据了解,该方案明确国家层面生物多样性保护的7项工程、24个项目。生态环境部联合财政部、国家林草局等9部门协调配合,按照部门职责职能对工程项目进行分工,同时建立了跟踪调度和年度汇报机制,协力推进工程实施。


张玉军介绍,生态环境部基于其职责定位,将系统构建监督性监管体系。建立生物多样性监督性调查、观测与评估体系,搭建监督性调查观测网,多尺度、多层次常态化采集生态系统、物种、遗传资源等数据,开展重要生态空间生物多样性基线调查与动态观测。编制生物多样性状况和成效评估指标规范,开展全国、重点区域、重点物种生物多样性状况评估以及保护恢复成效评估,开展重大基础设施项目、生态保护修复工程、外来入侵物种及转基因生物等对生物多样性影响专项评估。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价和重大生态破坏事件日常监管机制,推动将评价结果纳入政绩考核。


同时,统筹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、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三大目标。张玉军说,针对生物多样性优先区、重点生态功能区、生态脆弱区等不同区域,明确差异化保护目标和任务,强化栖息地修复、物种保护等重点领域项目布局。同时,以利用促保护,推进可持续利用试点示范。实施特色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产业推动工程,总结野生生物资源等生态产品产业开发和转化模式以及识别、采集、选育、加工、消费再利用等环节的关键影响因素,搭建评价结果应用场景,科学规范开发和认证生物资源,打造“保护—开发—共享”一体化示范区。


此外,聚焦关键技术问题,保护国家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。包括构建高效智能化的遗传资源保护体系,研究制定生物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重点监管名录,规范其获取、利用、惠益分享活动。通过摸底调查、资源追踪识别、传统知识保护、侵权追索以及AI技术赋能等多维度措施,开发国家遗传资源及其传统知识防外流模型,确保我国遗传资源及其传统知识的合法利用、安全保护和可持续发展。推动建立遗传资源惠益分享制度,打造传统知识保护示范典型。


“通过实施以上领域的重大工程项目,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系统性和实效性。”张玉军说。


来源 | 中国青年报
  • 地址: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东葛路118号南宁青秀万达广场西1栋4507号
  • 电话/ Tel :0771-5489032
  • 邮箱/ E-mail :gxqxbjxh@163.com
  • 版权所有:广西清洗保洁行业协会 桂ICP备2021007626号

关注官方微信

行业资讯

【转发】媒体纵览 | 以实施重大工程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效

发布日期: 2025-07-29 15:42 来源:本站  |  

未来五年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怎么干?《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方案(2025—2030年)》定下方向。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张玉军7月28日在发布会上答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时表示,生态环境部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存在的关键问题,正在制定重大工程的细化实施方案,谋划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与预警、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工程等项目。


据了解,该方案明确国家层面生物多样性保护的7项工程、24个项目。生态环境部联合财政部、国家林草局等9部门协调配合,按照部门职责职能对工程项目进行分工,同时建立了跟踪调度和年度汇报机制,协力推进工程实施。


张玉军介绍,生态环境部基于其职责定位,将系统构建监督性监管体系。建立生物多样性监督性调查、观测与评估体系,搭建监督性调查观测网,多尺度、多层次常态化采集生态系统、物种、遗传资源等数据,开展重要生态空间生物多样性基线调查与动态观测。编制生物多样性状况和成效评估指标规范,开展全国、重点区域、重点物种生物多样性状况评估以及保护恢复成效评估,开展重大基础设施项目、生态保护修复工程、外来入侵物种及转基因生物等对生物多样性影响专项评估。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价和重大生态破坏事件日常监管机制,推动将评价结果纳入政绩考核。


同时,统筹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、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三大目标。张玉军说,针对生物多样性优先区、重点生态功能区、生态脆弱区等不同区域,明确差异化保护目标和任务,强化栖息地修复、物种保护等重点领域项目布局。同时,以利用促保护,推进可持续利用试点示范。实施特色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产业推动工程,总结野生生物资源等生态产品产业开发和转化模式以及识别、采集、选育、加工、消费再利用等环节的关键影响因素,搭建评价结果应用场景,科学规范开发和认证生物资源,打造“保护—开发—共享”一体化示范区。


此外,聚焦关键技术问题,保护国家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。包括构建高效智能化的遗传资源保护体系,研究制定生物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重点监管名录,规范其获取、利用、惠益分享活动。通过摸底调查、资源追踪识别、传统知识保护、侵权追索以及AI技术赋能等多维度措施,开发国家遗传资源及其传统知识防外流模型,确保我国遗传资源及其传统知识的合法利用、安全保护和可持续发展。推动建立遗传资源惠益分享制度,打造传统知识保护示范典型。


“通过实施以上领域的重大工程项目,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系统性和实效性。”张玉军说。


来源 | 中国青年报

关注官方微信

  • 地址: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东葛路118号南宁青秀万达广场西1栋4507号
  • 电话/ Tel :0771-5489032  在线客服
  • 邮箱/ E-mail :gxqxbjxh@163.com
  • 版权所有:广西清洗保洁行业协会
  • 桂ICP备2021007626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