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> 咨询 > 行业资讯

【转发】蓝天背后仍有“看不见”的污染?生态环境部揭秘让人“爱恨交织”的臭氧

发布日期: 2025-07-04 13:45    来源:本站     浏览: 45 次 分享
明明是蓝天,为何气象预报仍提示有污染?这背后的“元凶”就是“臭氧”。当前正是臭氧污染高发季,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6月25日在该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,今年我国臭氧污染出现早、范围大,生态环境部正从多方面发力加强臭氧污染防治。

臭氧为何让人“又爱又恨”?裴晓菲解释道,臭氧存在于地球的对流层,以及对流层之上的平流层。平流层的臭氧为自然产生的,经过长期积累形成臭氧层,可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,是名副其实的“地球卫士”;对流层的臭氧是人类排放的氮氧化物、挥发性有机物等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,主要由机动车尾气和企业排放等人为产生,是对人类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产生伤害的“隐形杀手”。

从气象条件来看,光照充分、高温、低湿的气象条件有助于对流层臭氧的产生,因此臭氧污染多发于晴朗少云的春末及夏秋季。今年1-5月,全国臭氧浓度为140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上升0.7%。根据国家气候中心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会商结果,今年6-9月,我国大部地区气温预计偏高,从气象条件上看,更容易形成臭氧污染。

尽管我国臭氧污染上升趋势已得到初步控制,近三年趋于平稳。但在今年3月26日,全国有80个城市出现臭氧超标,较常年平均开始时间提前1个月。5月26日-30日,首次出现连续5天单日臭氧超标城市数量“破百”,臭氧污染区域性特征更加突出。且在污染程度上表现出“北轻南重”的特点,裴晓菲说,这主要是由于南方地区气温同比偏高、降水偏少,气象条件相对不利,再加上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仍处高位。

面对不利气象条件,裴晓菲表示“人更要努力”。他表示,生态环境部将从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和光化学监测网络建设、持续开展挥发性有机物问题排查整治、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等方面、进一步加强机动车环境监管四个方面治理臭氧污染,同时推进细颗粒物和臭氧的协同控制。


来源 | 中国青年报、生态环境部
记者 | 张艺
编辑 | 李夏菁
  • 地址: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东葛路118号南宁青秀万达广场西1栋4507号
  • 电话/ Tel :0771-5489032
  • 邮箱/ E-mail :gxqxbjxh@163.com
  • 版权所有:广西清洗保洁行业协会 桂ICP备2021007626号

关注官方微信

行业资讯

【转发】蓝天背后仍有“看不见”的污染?生态环境部揭秘让人“爱恨交织”的臭氧

发布日期: 2025-07-04 13:45 来源:本站  |  
明明是蓝天,为何气象预报仍提示有污染?这背后的“元凶”就是“臭氧”。当前正是臭氧污染高发季,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6月25日在该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,今年我国臭氧污染出现早、范围大,生态环境部正从多方面发力加强臭氧污染防治。

臭氧为何让人“又爱又恨”?裴晓菲解释道,臭氧存在于地球的对流层,以及对流层之上的平流层。平流层的臭氧为自然产生的,经过长期积累形成臭氧层,可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,是名副其实的“地球卫士”;对流层的臭氧是人类排放的氮氧化物、挥发性有机物等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,主要由机动车尾气和企业排放等人为产生,是对人类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产生伤害的“隐形杀手”。

从气象条件来看,光照充分、高温、低湿的气象条件有助于对流层臭氧的产生,因此臭氧污染多发于晴朗少云的春末及夏秋季。今年1-5月,全国臭氧浓度为140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上升0.7%。根据国家气候中心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会商结果,今年6-9月,我国大部地区气温预计偏高,从气象条件上看,更容易形成臭氧污染。

尽管我国臭氧污染上升趋势已得到初步控制,近三年趋于平稳。但在今年3月26日,全国有80个城市出现臭氧超标,较常年平均开始时间提前1个月。5月26日-30日,首次出现连续5天单日臭氧超标城市数量“破百”,臭氧污染区域性特征更加突出。且在污染程度上表现出“北轻南重”的特点,裴晓菲说,这主要是由于南方地区气温同比偏高、降水偏少,气象条件相对不利,再加上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仍处高位。

面对不利气象条件,裴晓菲表示“人更要努力”。他表示,生态环境部将从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和光化学监测网络建设、持续开展挥发性有机物问题排查整治、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等方面、进一步加强机动车环境监管四个方面治理臭氧污染,同时推进细颗粒物和臭氧的协同控制。


来源 | 中国青年报、生态环境部
记者 | 张艺
编辑 | 李夏菁

关注官方微信

  • 地址: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东葛路118号南宁青秀万达广场西1栋4507号
  • 电话/ Tel :0771-5489032  在线客服
  • 邮箱/ E-mail :gxqxbjxh@163.com
  • 版权所有:广西清洗保洁行业协会
  • 桂ICP备2021007626号-1